香港藝術發展局(藝發局)於1995年 成立,是政府指定全方位發展香港藝術的法定機構。藝發局的角色包括資助、政策及策劃、倡議、推廣及發展、策劃活動等。
藝發局大會由27位委員組成,為局內最高決策層,負責制訂藝發局的整體發展方向及運作。大會成員由香港行政長官委任,其中10位經由藝術界投票選出*;所有成員均為藝術專業人士或熱心藝術發展的社會人士,各委員共同構思和推行藝術政策,致力推動各類藝術發展。大會下設6個委員會;藝術推廣委員會、藝術支援委員會、管理委員會、審計委員會、覆檢委員會和策略委員會,以及10個藝術組別,各司其職。
本局亦分別設有藝術顧問和審批員。藝術顧問的工作是提供專業意見,協助藝術界別策劃及推動界內的事務。審批員的任務是就其專業知識,協助本局審批資助申請和撥款計劃。
願景
香港藝術發展局的願景是將香港建立成一個充滿動力和多元化的文化藝術都市。
使命
香港藝術發展局的使命為策劃、推廣及支持包括文學、表演、視覺藝術、電影及媒體藝術之發展,促進和改善藝術的參與和教育、鼓勵藝術評論、提升藝術行政之水平及加強政策研究工作,務求藉藝術發展提高社會的生活質素。
除一貫地與藝文界建立緊密的夥伴關係,藝發局亦致力與各政府部門(如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發展局、民政局、康文署、教育局等)、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國內政府機關、海外團體、民間及藝術組織等緊密合作。期望凝聚藝術發展的社會共識和協調行動,推動香港成為亞洲的文化重鎮,促進本港藝術的蓬勃發展,讓香港成為藝術人才匯聚之都。
信念
- 藝術表達自由
- 促進藝術整體發展,造就多樣化及多元化藝術環境
- 促進城市的創意,改善社會及生活素質
- 產生社會凝聚力、培育人文價值及社區精神
- 肯定人人享有接觸文化藝術的權利
目標
- 以研究作基礎,發揮在文化政策上的影響力
- 加強對藝文界的支持,追求卓越發展
- 建立平台,協助藝團面向公眾及市場
- 擴闊參與及欣賞藝術層面,提倡藝術教育和普及藝術
- 促進藝術人才匯聚、培育新進,以提升藝文界的專業水平
- 開拓社會資源,締結伙伴,推動香港藝文發展
- 加強國內及海外之文化交流活動
主要發展策略
- 以研究作基礎,發揮在文化政策上的影響力
近年香港的行政架構和文化藝術架構均有重大改變,不少政策局的工作亦涉及文化藝術範疇。藝發局可於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代表藝文界反映意見。透過加強有關藝術生態方面的研究和調查,協助政府了解業界的情況,制訂出合適的政策和措施。
- 加強對藝文界的支持,追求卓越發展
本局的資助政策繼續以卓越和普及藝術兩方面同時發展,並在資助架構上再明顯分工,一年資助及多項計劃資助以支持卓越為主要原則,而計劃資助則加強了支持在社會、社區的普及藝術計劃。在目前的資助架構內大致有四類資助項目,包括一年資助、多項計劃資助、中介計劃及計劃資助(包括新苗資助),為不同發展階段的藝術工作者及藝團提供支持。
- 建立平台,協助藝團面向公眾及市場
與傳媒合作廣泛報導藝文資訊,讓市民大眾接觸、參與及欣賞多元化的文化及藝術活動,同時協助藝團面向公眾及市場。藝發局亦會透過表揚在文化藝術界有傑出成就及貢獻的藝術工作者/藝團,以及積極支持藝術活動的機構及團體,藉此提高社會對藝術發展的關注和認同。
- 擴闊參與及欣賞藝術層面,提倡藝術教育和普及藝術
藝術教育定義為不只是培育藝術學習技能的途徑,而是一種普及藝術的理念,使大眾廣泛接觸,成為生活一部份。藝術需要廣大群眾的參與和觀賞,要持續地發展藝術,必須要讓更多人接觸藝術。因此,除了繼續在青年和學生層面推廣藝術教育外,藝發局在未來亦會關注社區藝術的推廣。將以主導性計劃及以合作伙伴的形式吸納社會資源,透過不同層面,多方位為社會營造藝術氛圍及培育未來觀眾,期望能配合藝文界及西九文化區的長遠發展。
- 促進藝術人才匯聚、培育新進,以提升藝文界的專業水平
協助藝團、藝術家走向專業管理,開辦藝術行政管理課程,以增進藝術工作者和藝團的專業知識,及提升藝團的管理能力。藝發局亦會推出多項海外留駐計劃、藝術獎學金及文化實習計劃,以促進藝術專業水平的發展。
- 開拓社會資源,締結伙伴,推動香港藝文發展
伙伴合作可產生協同效應,在技術、資源與社會影響力上互補不足。除締結更多合作伙伴、拓展非政府資源支持藝術發展外,藝發局亦會積極爭取和拓展藝術空間及場地支援的資源,為藝術界提供辦公、營運、活動、表演、教育及接觸社群的機會,同時亦為巿民大眾帶來更多新的藝術體驗。
- 加強國內及海外之文化交流活動
本局積極參與珠江三角洲藝文高峰論壇、視覺藝術三年展、博覽會及為藝團提供珠三角專項資助,協助打造穗港澳三地民間合作的基礎,促進更多文化交流及藝團於內地演出的機會,長遠為西九文化區建立珠江三角洲一帶的觀眾群。藝發局透過鼓勵及支持藝術工作者參與國內外文化交流活動、國際展覽及藝術節,以擴大藝術市場和加強聯繫網絡。 |